Preliminary Conference Agenda

Overview and details of the sessions of this conference. Please select a date or room to show only sessions at that day or location. Please select a single session for detailed view (with abstracts and downloads if available).

This agenda is preliminary and subject to change.

 
 
Session Overview
Session
CP 8: Chinese Research Papers 8
Time:
Wednesday, 24/Apr/2024:
10:30am - 12:00pm

Session Chair: xinping huang, jilin university
Session Chair: Yan Jin, Zhengzhou University
Location: Room 1-1

Ballroom Foyer on 2F-1/2 2楼宴会厅

Show help for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abstract text size'
Presentations

社交网络用户隐私关注研究:进展与动向

瑞. 杨1,2, 佳. 刘1, 倬. 孙1

1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2郑州市数据科学研究中心

[目的/意义]隐私关注是隐私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有必要对社交网络用户隐私关注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理清当前的研究进展,为未来的研究指明方向。[方法/过程]本研究采用文献调查与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外社交网络用户隐私关注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明晰了其发展历程,并借助可视化手段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主题,总结出社交网络用户隐私关注研究现状。[结果/结论]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目前有关社交网络用户隐私关注的文献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同质化程度较高。未来的研究方向有三点:结合社交网络用户客观数据、开发新的测量量表、拓展动态研究视角。



社交网络用户隐私披露研究进展

瑞. 杨1,2, 一. 杜1, 倬. 孙1

1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2郑州市数据科学研究中心

[目的/意义]近年来,社交网络用户隐私披露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对社交网络用户隐私披露研究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与述评,旨在揭示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有利于研究者了解当前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从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和影响后效3个方面分析社交网络用户隐私披露的研究现状,并提出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结果/结论]社交网络用户隐私披露的研究多为基于一种或结合多种理论探究用户隐私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理论基础是隐私计算理论、沟通隐私管理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影响因素多集中于个体因素而信息、平台和背景因素较少,影响后效主要关注对用户情感和心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拓宽研究范围,将更多理论引入社交网络用户隐私披露研究中,丰富其影响因素研究,更全面地理解用户的隐私披露;还可以进一步深入对社交网络用户隐私披露影响后效的研究。



论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在社交网络数据隐私风险中的适用性研究

瑞. 杨1,2, 诗. 郭1, 珂. 熊1, 倬. 孙1

1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2郑州市数据科学研究中心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社交网络数据隐私风险的管理方法,力求从其他风险管理领域找到适用于社交网络数据隐私风险管理的方法模型。[方法/过程]明晰了社交网络数据隐私风险和金融风险的相关概念,通过类比分析法得出社交网络数据隐私风险与金融风险异同点。[结果/结论]本研究认为金融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理论及模型都可以应用在社交网络数据隐私风险管理当中,并对其如何应用提供了思路。



差异情境下公众对“人脸识别”的接受意愿研究

Y. Chen1, K. Liu1, Y. Li2, C. Zhu1, S. Li3

1Wuhan University,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2Xi'an Jiaotong University,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3Peking University,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目的/意义]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场景日趋广泛,公众在不同场景下对接受人脸识别的存在差异化的利益-风险衡量。为此,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探究公众在政务和商业两种情境下接受人脸识别的影响因素,和是否具有用人脸信息换取便利的意愿,为人脸识别的场景化规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模型,确定个性、信任、利益、风险四个方面影响因素,并分析在不同情境下的差异。构建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468份有效问卷,验证提出的研究假设。 [结果/结论] 确定了创新意愿、数字信任、便利感以及隐私风险对人脸识别接受意愿的作用关系。发现情境差异对于用户的决策过程具有显著影响:创新意愿在政务情境下提升接受意愿,在商业情境下无此作用;数字信任在政务情境下对接受意愿的促进作用比在商业情境下更显著;公众在商业情境下具有用“隐私换便利”的倾向;商业情境中的交换意愿可以促进政务情境下的接受意愿,反之不行。公众对于政务和商业两种情境下使用人脸识别的心理机制存在差异,有必要检视知情同意程序判断用户隐私态度的合理性,注意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边界。



社交网络数据隐私保护:溯源、技术、政策、展望

瑞. 杨1,2, 航. 李1, 倬. 孙1

1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2郑州市数据科学研究中心

[目的/意义]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和应用蓬勃发展,我国正式进入以数据为驱动的数智时代。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开设的各种社交网络平台等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问题,其中以社交用户的隐私保护问题广受国内外学者关注。[方法/过程] 本文系统梳理国内外社交网络用户隐私保护研究的文献,为该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采用统计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对于社交网络用户隐私保护相关的研究,从隐私保护的诱因、隐私保护的手段到隐私保护的度量,进行较为系统的综述。[结果/结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社交网络数据隐私保护在数智时代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要适应日渐复杂的应用环境和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趋势,势必要构建技术、法律、第三方平台和用户四位一体的隐私保护体系。